那艾
全国客服热线
021-5161 9676
荷兰铁路今年起全面使用风电运行列车

分子杂交炉,共探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历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6 10:20:58    浏览量:

201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意义深远,因为这一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全体国人为祖国母亲庆生的同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分子杂交炉会也已经在风雨飘摇中走过了四十载春秋。借助于“双喜临门”的热闹氛围,今年的八月份ACAIC暨分析仪器分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沪隆重召开。在纪念活动上,分析仪器分会的理事们精彩地回顾了分会的发展历史。

 

  谈到分析仪器分会的发展历史,自然与整个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2019年即将接近尾声的当下,小编就带领大家乘坐“时光穿梭机”,共同回顾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脉络,以此领略分析仪器行业的精彩风貌。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和制造仪器仪表。例如,龚祖同先生建设军用光学仪器厂,叶新谱等人合资成立新伟科学用品行,荣仁本创建上海电化学研究室等,他们为我国的分析仪器产品的研发打下了分子杂交炉坚实的基础。

 

  五十年代初,在上海、南京等地区,我国的分析仪器私营企业逐渐萌发,这些仪器小厂主要生产比浊计、检流计、照度计等产品,生产规模不大,产品线有待完善。直至1955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中没有提及仪器仪表的发展计划,因此,在王大珩等科学家的呼吁之下,国家科委于1956年成立“仪器仪表规划组”,机械工业部成立仪表局,并着手研究制定中国的《仪器仪表发展远景规划》。至此,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包括分析仪器行业就此得到重视。

 

  1956年,在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中实施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政策,部分私营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科伟仪器厂、倍速仪器厂、沪江仪器厂相继宣告成立。1958年,国家开始重视原子弹的研制,为了配合国内核工业的发展,1963年朱良漪先生参与并主持了我国第一台同位素质谱仪的研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国内企业几乎处于停产状态,科技人员大多被下放到生产车间劳动进行再教育。1968年,企业实行军管,成立革委会并逐步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当时国家科研、军工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分析仪器需求迫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分析仪器产品的开发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Copyright 2016-2022 上海那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www.lygznh.com)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33204号-27

xml sitemap.xml 本站关键词:分子杂交仪 分子杂交炉 层析柜